翻译专业成立于2012年,并于当年开始招生,成立初为英语(翻译方向),2014年5月更名为翻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一、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目标:
翻译专业目前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素养,掌握多种基本口、笔译理论和方法技巧,具备翻译多种类型文本的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一般场合的口译任务,具有从事多种类型口、笔译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良好的素质和能力。
培养要求:
1.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具有专业方向的学科基本知识与语言知识。在笔译实践上,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翻译文学文本及某一应用专业的一般性文件。
2.熟悉基本翻译理论,掌握基本口、笔译方法和技巧;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教学实践,笔译方向的翻译实践应不少于20,000汉字。在口译实践上,学生应能胜任较为一般场合的口译工作。
3.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及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4.应掌握中国及英语国家文化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二、翻译专业的课程设置
教学要求,师资培养,教学原则,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手段,测试与评估等描述和设定以核心必修课程为重点,以专业技能课程作支持,以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参与性、个性化培养为特点,课程安排重视科目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课程的前期着重做好语言技能的训练、翻译基本理论的传授和翻译基本技能的培养,后期侧重培养综合翻译能力。 基本原则是在翻译通才的基础上体现口、笔译的专才品质。为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找到科学依据和打下夯实基础。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翻译理论与技巧、英语语言学概论、口译、笔译、交替传译、语体翻译、英汉对比与翻译及第二外国语等。
三、师资队伍
目前本专业有12位专职教师,多位兼职教师。所有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位学历,专业方向均为英语翻译及英语语言学专业相关方向。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学历层次及职称结构合理。翻译专业的师资队伍以教学为主,现有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四、本专业的建设目标
翻译专业作为新办专业,目前主要是英语翻译方向,本专业将会加强学科建设,大力推进专业教师学术科研能力,在以后时间内积极加强翻译和其他学科的结合,从医学、文学等方面开创翻译课程的特色建设,也积极发展其他语种的翻译方向,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建成校级重点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