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内夹注(in-text citation):
论文中凡是不属于自己的观点或研究结果(即属于引用他人观点或研究结果或结论)的文字内容都应给与标注,且标注的信息出处必须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如作者及作品为中文,夹注中书写作者姓氏时必须使用等同的拼音。
根据APA和MLA格式要求, 文内夹注可以有2种形式:
(1) 圆括号(Parenthetical Citations)
用圆括号对引用内容出处进行标注, 括号内一般包括(作者姓+出版年份),有些还可包括页码。参考目录的顺序可按引用顺序对应排列, 也可按所有引用的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
例如:
直接引用
—— Rees said, “As key aspects of …in the process”(1986:241).
——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is that language “bound up with culture in multiple and complex ways”(Elli, 1968: 3).
间接引用
—— According to Alun Rees (1986), 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1986).
—— 也可位于引语的最后,如:It may be true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 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 ( Robertson,1987).
互联网资料:
格式:用编号,例如: “A deconstructive reading is a reading which analyses the specificity of a text’s critical difference from itself” (Net. 2).
(注:Net. 1, Net. 2, Net. 3,……只是为了便于注明文内引语的出处,具体格式见下文参考文献中的相关内容)
(2) 数字标注(number system)
根据引用顺序在所引用的句子后用上标标注,参考木的顺序与标注顺序一致。
直接引用
—— Rees said, “As key aspects of …in the process” 1
—— The underlying assumption is that language “bound up with culture in multiple and complex ways”2
间接引用
—— According to Alun Rees 3, 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1986).
2.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在前,中文参考文献在后。英文参考文献按作者首字母顺序排列;同一作者按年排列。中文按照作者姓氏的拼音字母顺序,排到所有英文文献后。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P——专利 A——文章
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
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 Gordon;
6) 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例子:
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
1) 基本格式(请严格注意标点符号):作者的姓名(英文作者的姓,名).年份.书名(斜体).出版地:出版商. 如果同一作者两本以上同年出版的参考书,在年份后用a,b ,c 等标出; 如有第二行,则须缩进4个英文字符。例:
Chomsky, N. 1981a.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M]. Dordrecht: Foris.
Chomsky, N. 1981b. Theory of markedness in generative grammar[M]. Pisa, Italy: 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2) 书的主编(格式:各项信息的排列顺序基本同上,在主编姓名后加ed.):
例:Hall, David, ed. 1981. 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literary anecdotes. New York: OUP.
3) 机构作者(格式:各项信息的排列顺序基本同上):
例: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83. Intellectual freedom manual. 2nd ed. Chicago: ALA.
4) 翻译著作(格式:各项信息的排列顺序基本同上,加xx Trans.):
例:Calvino, I. 1986. The uses of literature. P. Creagh Trans. San Diego: Harcourt.
2. 文章:
1) 期刊文章基本格式(请严格注意标点符号):作者姓名.年份.篇名.刊名(要斜体).刊物的卷号和期号:文章的起止页码. 例:
Boling, D. 1965. The atomization of meaning[J]. Language 41:555-573.
2) 论文集中的文章基本格式(请严格注意标点符号):作者姓名.年份.篇名.论文集作者姓名.eds. 论文集名称(要斜体). 出版地:出版商. 文章的起止页码. 例:
Peters, M & T. B. Stephen. 1986. Interaction routines as cultural influences upon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Schieffelin, B. B. & E. Ouches, eds. Language Socialization Across Cultures[C]. Cambridge: CUP, 80-96.
3. 文字资料:(注意:此部分涉及的文献既可能是中文的,也可能是英语的,请使用相应的中、英文标点符号!)
1 ) 电脑软件
基本格式:制作人姓名,年份,软件名称,型号。
2 ) 电影、电视、广播、录像、录音、艺术品等:
基本格式:片名(或节目名),年份或播出日期,导演(或制作者)姓名,出品地(或播出台、地)。
3 ) 互联网资料:(分别置于英文参考文献和中文参考文献之后)
基本格式:如果是中文的参考中文参考文献的格式,英文的则参考英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例如:
Net. 1, Steven Pinker. 2006.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Spanish and French unaccusative verbs. http://www.ecs.soton.ac.uk/~harnad/Papers/Py104/pinker.langacq.html.
Net.2,杨玉,2006,浅谈我国农村初级中学英语时态的教学现状与教学策略。http://www.wwenglish.com/en/elements/4/3255.htm.
中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中各文献的排列以作者的姓氏拼音为序。
1、期刊文献的格式:“作者,发表时间,文章题目名,《发表的期刊名》,卷号(期数):引文页码。 如有第二行,则须缩进4个英文字符”。
例如:
杨扬、王玉、周洲,2000,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高校地质学报》,第3期223-230页。
2、图书或硕士、博士文献的格式:“作者,出版时间,《著作题目名(硕博论文名)》。出版社名称(硕博毕业院校名)。如有第二行,则须缩进4个英文字符”。
例如:
徐通锵,1997,《语言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三四,2005,《论非作格动词的习得路径》。江南大学博士论文。
3、会议文献的格式:“作者,发表时间,文章题目名。会议名称,卷号(期数):引文页码。 如有第二行,则须缩进4个英文字符” 例如:
孙力等,2000,储层条件下水淹油层测井响应机理实验研究。北京国际学术讨论会,第 10-11页。